追 求 卓 越
------南京鐘山駕駛培訓學校規范化管理成果匯報
依傍牛首山下、毗臨秦淮河畔,始創于1994年的鐘山駕校秉承“強管理、抓質量、創品牌、樹形象、促發展”的理念,不斷地追求和探索駕校的發展方向,實現了管理信息化、教學規范化和服務人性化的工作目標。在15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通過規范管理、創新制度、建立科學考核體系和建設校園文化等工作,營造了規范、熱情的學駕環境,鑄造了誠信的社會形象,已累計培訓合格駕駛人12萬人。
一、強化管理促規范
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駕校規范化管理是基礎,我校按照“規范管理、規范服務、規范教學、規范形象”的四規范標準,精心組織,積極推進學校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做好“三個統一”,規范工作流程
為保證駕校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序推進,根據省廳運管局規定的“三統一、三規范”的要求,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一是增設了教研室,由有學歷、有經驗的人員組織教研活動;二是增強了監察室的管理職能,實現源頭管理和動態管理相結合;三是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對各部門各崗位人員實行記分和信息反饋等綜合考核;四是引入質量管理體系,編制了各部門的工作流程,使駕校內部管理和培訓質量各環節處于可控狀態;五是學員檔案實行一人一檔,按結業時間存放,并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管理,便于快速查閱。
(二)強化培訓過程管理,維護學員合法利益
為提高培訓質量,落實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學員培訓的各個階段統一由駕校安排,并由學員對教練員進行每課的考評,實施了有效監督,維護了學員的合法權益。
1、學員報名。學員在報名時,真實錄入指紋,并與駕校簽定培訓合同,明確在培訓過程中享有的權力和應遵守的規定。駕校工作人員依據學校規定進行正確的指紋錄入,嚴格把好學員培訓的第一關。
2、理論培訓。學員在參加理論培訓時,領取理論培訓的資料,包括統編教材、學員培訓手冊、學員管理規定,發放學員IC培訓記錄卡。理論培訓學時未達到15小時的學員,駕校不安排學員科目一考試。學員在考試前須在駕校進行模擬考試,合格后由教務處安排科目一考試,保證了學員理論考試的高合格率。
3、技能培訓。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學員在既安全又節能的駕駛模擬器上進行4小時訓練,熟悉駕駛操縱機構和燈光的使用,掌握基本操作要領,為實車訓練奠定基礎。學員進入實車訓練時,教練員和學員按規范進行指紋確定,正確使用學員IC培訓記錄卡。每天訓練結束后,教練員要及時將培訓信息保存到駕校數據庫內。學員的模擬和實車訓練結束,學員和教練員雙方須在培訓手冊簽名確認。學員訓練滿34小時并經測試合格,方安排參加車管所考試。
4、學員評價。為客觀公正地評價教練員的教學質量,在服務大廳放置了專門的滿意度評價系統,明確規定教練員不得進入服務大廳,實現了背靠背評價。學員在每課結束后必須對教練員進行很好、好、一般、差的四個等級的滿意度評價,否則,系統拒絕下一節訓練課的預約。
5、違規處理。駕校管理人員在完成每天培訓信息采集后,對學員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跟蹤和投訴處理,對評價是“差”和被投訴的教練員,管理人員當天對學員進行回訪,一經核實,依據相關規定對教練員進行處理,同時將處理意見及時反饋給學員,使學員消除后顧之憂,保持良好的學駕心情。
學校緊緊圍繞“讓每位學員都滿意”的服務宗旨,對培訓的全過程實行有效監管,實現了滿意度評價零接觸、教練員違規零容忍和培訓信息零虛假的管理模式,通過教練員“熱心、耐心、細心”的服務,使學員在學習駕駛技能的同時,感受到服務的溫馨、師生的友情和培訓的規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二、創新管理求發展
培訓質量不僅僅是駕校持續發展的永恒生命力,更關系到公共安全和社會責任,為充分體現“以規范求質量、以質量促發展”辦學方針,根據培訓工作流程,對培訓各環節實行有效的管理,形成了培訓質量管理網絡。在教研和培訓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方法,促進了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教法創新,保證了培訓質量,學員各科目的考試合格率始終處在全市駕校的前例。
(一)培訓方式創新。為了滿足廣大學員不斷變化的學駕需求,從2002年開始率先實行了全電腦預約計時訓練,包括:電話預約、網上預約,服務大廳現場預約,每天可預約一課時到二課時,即2小時至4小時。在每天7:00-19:00的訓練時段內,開通了五條城區線路,使用豪華班車每兩小時一班接送學員,極大方便了廣大學員。為充分利用學員到校培訓的時間,將單人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培訓前期的26小時預約訓練,實行單人單車單教練,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指導。培訓后期的8小時訓練實行每車二人的考前綜合訓練,增加了學員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起到了取長補短的積極效果。
(二)激勵機制創新。學員在預約計時培訓除自選時間段外,教練員由學員進行自選,服務態度好、教學能力強的教練員長期處于滿工作狀態,不僅受到駕校的表彰,而且得到了多方面的獎勵,經濟收入不斷提高。因培訓過程中存在問題而導致時常出現的訓練時段空缺的少數教練員,駕校進行戒勉談話,本人提出整改措施,并從經濟上進行考核。學員選擇教練員制度的設定,形成了有效地激勵機制,促進了學員、教練員和駕校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延伸服務內涵。在進行預約計時訓練的基礎上,根據學員不同的文化層次、工作性質、培訓需求和經濟收入,增加了服務的多樣性,分別開設雙休班、普通班、老人班、重點班和暑假班,雖然給培訓安排增加了不少困難,但為駕校適應市場、走向市場、開發市場和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提高教研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練員教學能力,做到因人施教,增設了教研室,組建了高素質的教研隊伍,積極開展教學研究。首先,對每個階段完成培訓學時的學員進行測試,現場記錄測試情況,研究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對結業測試合格的學員核發《結業證書》并安排考試。第二,對參加考試學員的合格率信息進行分析,對學員考核不合格項目所占的百分比以及對參與同一學員培訓的所有教練員進行排隊,召開全體教練員會議,有的放矢提出整改意見,避免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第三,通過開展教研工作,不斷總結和完善教學方法。第四,教研室每季度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開展教練員培訓,不斷提高教練員的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
(五)實行動態監管。根據教練員工作流動性大的特點,為加強對教練員培訓過程的監管力度,監察室工作由校長垂直領導,進一步增強了監察室工作的權威性。積極開展場地訓練、道路訓練教練員的職業道德、服務質量、教學行為不間斷的巡查工作,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進行現場糾正和處理,對培訓的全過程實施了動態監管。
(六)暢通信息交流渠道。一是在服務大廳設立值班校長一崗,增加了與每位學員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及時妥善解決學員培訓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二是利用962008服務熱線為學員提供24小時自助預約、退約、查詢、密碼修改及相關業務咨詢、表揚與投訴、查詢等各項服務,同時對已畢業的學員開展跟蹤回訪,使駕校能夠及時掌握在管理、服務、培訓等方面存在不足的信息;三是增加了學員對駕校培訓工作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建立了行風監督員制度,按照每期學員人數的10%聘請學員和邀請社會各界人士擔任駕校行風監督員,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聽取建議和意見,并進行改進,建立的行風監督網絡,成為推動駕校完善管理的動力。
(七)加強信息化建設。駕校自主研發的信息管理系統從規范管理、規范教學、規范培訓為出發點,對駕校培訓信息、教練員信息、教練車信息和檔案信息等實行統一管理。根據不同的管理權限,掌握管理和培訓的實時狀況,實現了無紙化辦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通過開展規范化管理工作以來,駕校的管理在各部門之間形成了有效銜接,培訓管理環環相扣,使駕校的社會認知度不斷提高,社會聲譽顯著增強。近年來,學員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試合格率分別達到:科目一:89.5% ;科目二倒樁:95% 、電子路:89% 。科目三:92% 。
三、完善考核保質量
教練員作為駕校培訓工作的主體,是落實駕駛員素質教育重要的實踐者,肩負著神圣的社會責任。建立和完善教練員考核體系和退出機制,加強教練員隊伍的作風建設,提高教練員隊伍綜合素質,是保證培訓質量和培訓安全的重要環節。
(一)加強綜合素質考核,嚴把教練員進校關
為從源頭上選拔出職業素質良好的教練員,駕校對擬聘用的教練員在一定時間進行培訓和考核,由考核領導小組進行綜合評定,優勝劣汰,優化了教練員隊伍。駕校本著“用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隊伍,用一流的隊伍創造一流的業績”管理方針,逐步形成了穩定的教練員隊伍。
(二)完善考核體系,實施獎懲機制
為進一步增加教練員的責任感,駕校每月對教練員培訓工作開展全方位的考核,并在考核體系中突出學員評價比例,形成了科學的考評機制,進一步強化了教練員質量、服務和安全意識。教練員的日常考核分為六個方面。
1、學員評價考核
學員對教練員評價考核共有三種方式,一是訓練結束后的課時評價;二是《學員意見卡》評價;三是駕校服務網評價。
2、培訓安全考核
為提高教練員的培訓安全意識,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為人師表,禮貌培訓和駕車,在培訓過程中保持充沛的精力,正確處理道路交通情況,對教練員的培訓安全實行考核。發生有責事故除按事故大小扣除當月至半年安全獎及事故30%損失外,在半年績效考核中分三個層級減扣考評分數,強化了對教練員的培訓安全管理。
3、車輛維護考核
為保持教練車完好的技術狀況和清潔,培養教練員勤檢查、勤保養的良好習慣,在培訓前、培訓中、回校后必須開展例行檢查工作,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故障及時維修,做到不帶“病”行車,保證培訓安全。教練員對保管的教練車負有“檢查、維護、清潔、完好”的責任,并由安技處每月對教練車進行檢查和考核,增強了教練員對教練車保養、清潔的責任心,為培訓安全提供了車輛技術保障。
4、違規違紀考核。為使教練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各項管理規定,樹立“服務至上,質量第一”意識,學校制定的違規違紀考核規定,對教練員在培訓過程中的違規違紀、態度生硬、言行不文明等行為起到了有效制約作用。
5、培訓質量考核。為把好樁、電子路、實際道路各階段的質量關,駕校制定了考試合格率的考核體系,對教練員各科目考試合格率進行考核,并依據合格標準當月向教練員核發質量獎。對達不到規定合格率的教練員,扣除當月質量獎。通過完善的質量考核機制,在教練員隊伍中形成了良好的質量氛圍,推動了駕校培訓質量的穩步提高。
通過培訓質量的考核,在教練員隊伍中真正樹立了“質量第一”的思想,并在培訓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6、其他部門考核。為充分反映教練員在各項工作的全面表現,給予了報名處、校辦、后勤處、安技處等部門特別考評權,每個部門給予特別加減分考核的名額不超過10人,加減分值不超過正負1分。
(三)星級教練員評定
星級教練員的評定工作每年進行二次,分為一星級、二星級和三星級教練員,獲得星級的教練員在下一個考核周期內,享受駕校每月給予的100~200元獎勵。星級教練員評定設置了1至3年不同的在校執教年限。考核分值在 60分(不含)以下的教練員待崗三個月,領取待崗工資,接受駕校再培訓,達到上崗要求,重新安排上崗。否則,予以勸退處理。
駕校以學員為關注焦點,緊緊圍繞提高培訓質量的中心目標,形成了完善的質量考核體系,提升了社會的信譽度和學員的滿意度。通過科學管理和考核,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強了駕校在駕培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四、人文關懷顯特色
駕校黨支部結合學校發展,處處體現人文關懷思想,運用多種形式加強文化建設,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和榮譽感。使駕校的發展進入了管理信息化、工作規范化、培訓程序化、服務人性化的快車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完善服務設施,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駕校為員工提供全方位后勤保障服務,使每位員工深切感受到駕校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二)關懷細致入微,解決后顧之憂
學校工會建立了互助基金,對臨時困難的員工進行幫助;學校為
每位員工安排生日祝賀,還在每年底分批安排全體員工到外地旅游休假,大山長河,無不留下了鐘山人的快樂足跡。
(三)加強文化建設,傳播精神文明
為提高干部員工的整體素質,塑造駕校良好形象,促進駕校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駕校創辦了“鐘山駕校”月刊,內容有:學校建設、員工事跡、管理動態、培訓質量、學員的心得以及駕駛知識等。為豐富廣大員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在節假日和工作之余,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文藝和體育活動。
通過人文關懷和校園文化建設,激發了員工愛崗敬業、愛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形成了忠于職守、遵章守紀、清廉執教、安全培訓、互相信任和共同協作的核心價值觀,營造了上下和諧、同舟共濟的良好氛圍。
五、重大任務講奉獻,公益事業獻愛心
駕校在做好學員培訓工作的同時,先后參與并圓滿完成了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抗擊冰雪、部隊野外拉練訓練、北京奧運圣火南京境內傳遞運輸保障和運送汶川地震救災物資等各項重大任務。
劉春明校長作為南京市雨花區的政協委員,深知作為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多年來堅持開展捐資助學活動,并為新農村建設、汶川地震災區和貧困群體慷慨解囊,2008年7月又代表南京駕培協會隨同南京市駕培處張弟寧處長前往中國紅十字總會,將南京駕培行業捐獻的14萬元,交給了“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張春玲,為其提供醫療和生活費用,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業內同行的高度評價。
15年來,鐘山駕校堅持“質量拓市場,管理出效益,科技促發展”的方針,贏得了駕校同行的認可,近年來,先后接待了西安、西寧、南昌、長沙、武漢等三十多個省內外城市駕培行業管理部門和駕校來校交流,進一步拓展了駕校的發展思路。
在省市交通部門的指導和社會各界關心下,鐘山駕校將繼續堅持誠信辦學,規范管理,繼續求是創新,奮勇爭先,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鐘山駕校將繼續“追求卓越,奉獻精品”,再創駕校發展的新天地。